从2004年到2013年上网电价补贴价格下降了74%,其中,如下图所示,整个系统价格的相关性非常好(绿色方块)。
项目单位进行设备采购招标时,应明确要求采用获得认证且达到国家规定指标的产品。电网企业要简化内部审批程序,缩短企业内部决策流程,对一般性的光伏电站项目由省级或以下电网企业办理相关手续。
各地区要按照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总要求以及能源、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把光 伏发电作为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创新发展方式,完善政策体系和管理机制,推动光伏电站健康有序发展。加强对年度实施计划项目前期工作和建设进度的监测,对影响年度实施计划完成的项目要及时查明原因,并提出整改意见。九、加强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对并网运行项目的全额上网情况进行监管,对未能全额上网的,要查明原因,认定责任,督促相关方限期改正,并将情况上报国家能源局。国家能源局2014年10月9日。
年度实施计划建议应包括拟建项目布局和规模、电网接入及市场消纳条件。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会同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等加强对光伏电站项目的事中事后监管。但是随着今后晶硅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晶硅转化效率甚至可以达到25%以上。
此外,宋登元还提出,原材料的供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晶硅仍是主流保利协鑫执行总裁舒桦在近日举办的光伏领袖峰会上表示,经过十年多的发展,晶硅的转换效率提升,现在已经超过23%。后来晶硅逐渐回归本身价值,价格从400美元回归到50美元、30美元、20美元。而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家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表示,因为最近对于薄膜电池、晶硅电池有很多争论,这两个技术都是光伏产业里面蓬勃发展的技术,都在往前走,有竞争才有进步,但不是相互排斥。
用汉能自己的话说:从2012至2020年,全球薄膜太阳能技术的市场份额的迅速增长,为薄膜太阳能组件指出一个光明的未来。对比于汉能李河君在非洲走马圈地大把撒钱投资合作建厂的豪气,汉能集团通过收购德国索力比亚、美国米亚索能以及全球太阳能公司等一系列资本运作,已经打通太阳能薄膜发电全产业链,从上游光伏电池和组件的生产线装备,到中游电池、组件生产,再到下游薄膜电站发电。
英利集团首席技术官宋登元在峰会上这样总结。可以用几个技术的因素和成本因素讲,因为光伏行业它就三个指标最重要:一是高的转化效率,二是高可靠,三是低成本。2009年之后的5年时间里,薄膜电池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小,晶硅的份额越来越多。他表示,实际上,太阳能发电除了晶硅和薄膜,还有其他技术,比如聚光电池、钙钛矿技术等。
在全球范围内,晶硅太阳能电池目前仍为光伏主流技术,而薄膜太阳能电池则在光电转化率相对处于劣势。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在有些公司说薄膜未来要替代晶体硅,我可以明确地讲,晶体硅的主流地位在未来5-10年不会改变,薄膜电池只能当配角。对于光伏技术发展最重要的是材料支撑。他表示,从薄膜和晶硅电池的发展历史就可以看出端倪。
李河君已经立志要在薄膜领域领先一把。在太阳能光伏领域,薄膜电池与晶体硅电池之争,似乎是一个无止尽的论题。
可能未来还会兴起其他技术,比如光热发电等其他应用太阳能的发电技术,但是在近期以及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在技术、效率成长、成本和平价上网,以及政府补贴,走进千家万户的市场应用情况来看,晶硅路线仍然占据太阳能发电主流。从综合性价比上来看,能够应用在商业化的光伏发电技术,今后仍然会是晶硅技术。
多发炮弹指向之处,隐约可见的就是众所周知力推薄膜技术的汉能。虽然薄膜路线一直受到各种质疑,但汉能与特斯拉在电动汽车充电站领域的合作,或许给人带来了更大想象空间。生产线上也是一样,现在硅基薄膜电池已经达到20%,铜铟镓硒的这种属于最高薄膜电池效率也就百分之十四点几。但要想在市场上有比较好的表现,还有非常重要的红线是成本,因为光伏行业的本质就是成本为先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关键问题是,哪一种技术能够很快把成本降下来,也就是把每千瓦的光伏组件变成系统,发成电的成本降下来。2013年统计数据显示,薄膜电池占9%多一点,晶硅占到接近91%,预计2014年晶硅比例会上升到92%,薄膜电池下降到8%。
目前50%以上太阳能发电技术利用晶硅技术。而且晶硅的转化效率提升更快。
而近期又通过改名、上央视宣传等表现出打造薄膜生态产业链的决心。2009年时的市场份额,薄膜占16%左右,晶硅占83%。
中国对美、韩太阳能级多晶硅双反,美国对中国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双反调查,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行业的纷争让人们看到了一丝乱象。而李河君仍再次用这样的猛言以表明自己对薄膜远景的看好。
虽然目前各种技术路线非常多,但哪些能真正产业化,能被市场接受,看市场表现大家就非常清楚了。汉能通过实际行动为自己支持的薄膜代言:收购相关研发制造公司,技术整合拥有完全自主产权领先,在晶体硅组件市场虚弱期及时抢入,汉能太阳能的薄膜组件战略步伐坚定而明确。砷化镓(GaAs)单结电池片转化率为28.8%、双结电池片达到30.8%,汉能集团称,这也是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转换率最高的世界纪录。任何产业都是如此,需要一批人勇敢进入,也需要一批人勇敢退出。
有多种技术路线才能造就技术多样化,造就竞争,这样才能推动成本下降。晶体硅在地壳中占27.1%,而薄膜电池用的材料,比如铬、镓、铟、硒都是地壳中非常稀有的元素,特别是铟。
汉能作为首家和特斯拉达成合作协议的中国充电站供应商,将利用其薄膜柔性光伏系统为特斯拉建设首批位于北京的两座充电站,并在上海嘉定汽车城提供第一座超级充电站建设,在未来还将陆续建设共七大超级充电站网络。2009年之前,薄膜电池发展很快,因为当时晶硅非常贵。
晶硅没有优势,是过渡性产品,薄膜化,柔性化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一提到光伏大家都想到晶硅,但是我相信有一天,不会很遥远,提到太阳能,大家一定会看到穿在衣服上的薄膜,自己家发电的薄膜,汽车上的薄膜。
李河君多次强调,未来太阳能的创新应用在于移动,光伏一体化主要是指薄膜。英利集团首席技术官宋登元特别提出薄膜电池的成本和材料支撑性问题。支持者各有各自的论点。汉能希望薄膜组件可以缝在衣服上,嵌入背包中,人类将能够像绿色植物、像叶绿素一样,直接利用太阳能。
现在拿薄膜和晶体硅来比,晶体硅的实验室转化效率已经超过25%,薄膜有好几种薄膜电池,有硅基的、碲化镉的、铜铟镓硒的,硅基的薄膜电池转换效率只有15%,铜铟镓硒的现在最高达到百分之二十点几,和晶体硅相比还有5个百分点的差距。汉能的年报图表预计,晶硅在光伏产业中的份额将在2018年降至60%以下,其他(第三代)技术将在2018年抓住8%左右的光伏市场。
李河君力撑薄膜近期走晶硅路线的多家光伏企业人士发言中颇多直指薄膜之语,眼看国内市场政策日益明朗,即将红火放量,却见光伏圈内战炮火再起。李河君也曾豪言:未来十年薄膜技术必将取代晶硅光伏电池,由不得人们不产生一种错觉--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地位就要被薄膜电池取代,这激起了一场关于薄膜电池与晶硅电池谁是光伏未来的讨论。
按照国家规划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规模,如果大规模发展薄膜技术,材料的可支撑性是问题9月初,天合光能发布公告称,其收购了云冶新能源90%股权。
上一篇:专业再保险公司Q2净利润下滑